国内

当前位置/ 首页/ 国内/ 正文

南京农业大学“盐碱地变粮仓” 社会实践团队赴苏、鲁、冀等地开展 盐碱地综合利用调研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工作部署,2024年7月,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盐碱地变粮仓”实践团队10名师生奔赴江苏、山东、河北三省,途径10余座地市,穿越1400公里,深入多个县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专项调研行动。团队基于扎根理论,运用深度访谈、案例研究、问卷调研等方法,深入挖掘参与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契合点,努力探索出符合地方实际、可参考性强、“政产研推用”等主体相结合的盐碱地综合利用路径,为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刘宇阳 供图

一、深入调研,了解基本情况

实践团队自2024年7月赴江苏省东台市、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利用“四式”调研法深入了解盐碱地综合利用基本情况。

以“实地式”调研,深入观察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显示度”。7月9日-13日,实践队一行前往江苏省东台市条子泥垦区,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发现垦区已通过淡水洗盐、重施有机肥、冬种绿肥、重视磷肥投入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土壤盐分下降。

以“会议式”调研,深入了解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建设度”。7月16日,团队前往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开展调研,在垦利区科技局召开专项调研会,交流了垦利区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基本情况和当地企业与高校等社会主体合作情况,为实践队的调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以“问卷式”调研,深入考察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知名度”。7月22日,团队深入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农场,实地走访了5个村共计100多位村民,分发回收500余份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研、口头询问等方式了解村民们对于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知悉程度。

以“访谈式”调研,深入理解盐碱地综合利用的“专业度”。7月23日,调研团队采访了海兴农场副总经理李月林,了解到海兴县盐碱地治理的主力军是政府,海兴农场等国有企业积极响应,通过试验积累得到最优改良技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深入分析,提炼可复制模式

图为团队成员参与产学研对接活动。王威智 供图

实践团队通过对实地调研、深度访谈获取的一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三类盐碱地综合利用路径:

东台市“1+N”的综合利用路径。东台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计划,积极与省沿海集团进行合作、连片开发,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10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委托各科研院向全国征集性价比高、效果好、可推广的改良技术、改良方案,形成了“政府牵线、高校搭台、企业唱戏、共同受益”的发展格局。

垦利区“多元合作”的综合利用路径。垦利区政府按照“政府出资、企业出力、高校出技、全员参与、共同收益”的发展路径,积极为企业与高校牵线搭桥,有效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利润增加,农民收入水平、盐碱地综合利用状况得到不断提升,实现了“两有效、双提升”的目标。

海兴县“政府主导”的综合利用路径。为达到“政府带动、企业试验、高校献技、农户参与”的成效,海兴县政府制定出台相关补贴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海兴农场等国有企业主力军作用,鼓励农户广泛参与,不断加大与南京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洽谈合作的力度,促进科研成果在县域农场转化、试验、推广,最终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基于以上调研,团队总结出两条可复制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模式:

针对政府或国有企业负责盐碱土地开发利用的地区,宜采用政府主导的“1+N”的综合利用模式,即由政府牵头,通过资金补贴、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高校院所、农户等社会主体积极参与。

针对企业等社会主体负责盐碱土地开发利用的地区,宜采用“多元化”的市场化综合利用模式,即发挥市场在盐碱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好牵线搭桥等辅助性工作,让企业和高校对接联系,实现科技资源共享互利,通过企业成功的试验示范带动种植大户等主体参与盐碱地改良和示范利用。

三、立足实际,检验模式成效

图为团队深入田间调研。沈一文 供图

因地制宜,做好试点工作。实践团队借助实践基地等校地合作平台,建议以江苏东台为代表的政府或国有企业负责盐碱土地开发利用的地区,试点实践“1+N”的综合利用模式,发挥政府在编制和审批规划、组织实施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制定激励政策、搭建服务平台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激发和撬动企业、高校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议以山东东营为代表的企业等社会主体负责盐碱土地开发利用的地区,试点实践“多元化”的市场化综合利用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投入盐碱地开发与治理。

以点带面,做好总结与推广工作。实践团队实时跟进,根据试点地区工作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总结,并积极向各级媒体投稿,推广成功的综合利用模式,扩大团队的社会影响力。(通讯员 刘宇阳 王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