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语团队传乡音,奏响方言守护曲——人文学院吾语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方言为“表”,跃动迭代;文化为“里”,赓续不息。汉语方言不仅是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发掘方言其背后的传统文化,2024年暑期,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吾语团队暨人文学院赴浙江方言调查小分队的成员们在各地开展方言文化保护、传播、传承活动,以青年实践助力文化长河绵延不息,奏响方言“守护曲”。
“童声里的方言梦”:播种希望,童心共筑
团队首站来到了杭州市上城区彭埠街道茶亭苑社区。“童声朗朗学杭语,稚语绵绵承古音”,团队成员徐唯、仲国臣、颜一格等成员在茶亭苑社区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方言课。课程开篇,孩子们跟随团队成员,以方言配音版小猪佩奇了解我国的七大方言,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快速融入课堂之中。“辰光”、“麻巧儿”等地道词汇在孩子们的口中稚嫩响起,虽然发音尚显生涩,但那份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却溢于言表。同时,团队成员还与小朋友一起进行了方言传声筒的特色游戏,寓教于乐,让方言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参加的金其奇小朋友说:“我今天回家就要用学到的方言和爸爸妈妈讲话,以后也一定多和爷爷奶奶用方言交流,让他们觉得更亲切!”
图为团队成员与小朋友合影
据统计,这次课程直接覆盖了约200名孩子及其家庭,间接影响人数更是难以估量。随着课程的圆满落幕,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方言文化的种子,整个茶亭苑社区乃至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也被激起了层层涟漪。孩子们的纯真热情与积极参与,不仅让他们自身对方言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情感联结,也带动了家庭成员乃至社区居民对方言文化的重新审视与关注。
“田野间的方言探索”:寻根问源,记录活态
与此同时,团队还深入嘉兴、宁波、台州等地的十余个村庄,展开了一场场方言实地调研。在嘉兴平湖村,团队以科学的语言学规范与张爷爷开展访谈,团队成员陶一新了解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平湖土话词汇,看似简单的代词“你”“我”“他”,以及发音独特的“河”“湖”,在嘉兴土语中有着特殊之处和不可替代性。谈及方言的重要性,张爷爷直言,无论走到哪里,心中最牵挂的还是家乡的方言。“这方言啊,就像是一根线,把我跟家里头的人紧紧拴在一起。”
图为团队成员陶一新在嘉兴开展访谈
团队成员郑若伶则是在家乡台州开展方言调研活动,过发放问卷和口头询问的方式,对社区居民的方言使用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随后,重点选取了不同年龄段的居民作为访谈对象,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当地方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景、传承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图为团队成员郑若伶在台州开展采访
此外,在7月25日,团队成员兼采访者周紫璇赴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对当地居民葛女士进行了关于方言现状的线下访谈。在正式访谈之前,采访者提前与受访者对接,对其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此列好访谈提纲。在访谈过程中,采访者根据受访者的回答,灵活调整问题,并针对个别话题进行追问。受访者认为,方言对于维系家庭的情感联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普通话的推广、方言教育被忽视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家庭都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沟通,年轻一代对方言缺乏兴趣,掌握程度明显降低。方言保护刻不容缓!
在深入乡村田野的探索之旅中,吾语团队不仅见证了方言作为文化根脉的深厚底蕴,更直面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现状与挑战。同居民的一次次访谈如同一部活生生的方言历史教科书,让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深刻体会到方言背后承载的家族记忆、地域情感与世代传承的力量。这些珍贵的资料与故事,为后续的方言研究与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问卷里的方言脉搏”:汇聚智慧,共绘蓝图
为了更全面地掌握方言的现状与需求,团队成员也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一步扩展方言受众的调查范围,深化对方言现状的认知。问卷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发放,根据参与调查的人的反馈,大家一致认为方言在生活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并且方言文化正在快速流失,方言的使用频率也在降低,亟待传承和发扬,当前社会对于方言的保护和传承也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至于传承方式,可以更多地采取紧跟时代,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承,各地政府也要加大宣传和增加政策上的支持。
图为团队问卷调查结果
亮点荟萃,共谱新篇
以课堂为桥梁,让方言文化在纯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展现出方言传承的无限希望;深入乡村田野,与方言活态传承人面对面,记录下一份份珍贵的语言记忆,让方言的根脉得以延续;跨越地域界限,通过问卷汇聚各方声音,为方言保护绘制出一幅切实可行的行动蓝图。
截至目前,吾语团队已辐射人数超500人,活动好评率高达95%。在这场方言守护的征程中,我们正以青春之名,书写精彩篇章!(通讯员 徐唯 陶一新)